1、文献引用不符合格式规范要求
根据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示范格式如下:
(1)专著格式:陈朝阳,王克忠.组织行为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期刊文章格式:吕文良.产业结构变动与产业
政策选择[J].社科纵横,2003,(5).
(3)报纸文章格式:丁士修.建筑工程管理[N].建设日报,2005-12-24(11).
2、参考文献脱离论文主题
选择参考文献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为表现和论证主题服务。凡是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就选用,否则就舍弃,这是选择参考文献的一个基本原则。
有些论文在运用参考文献时常常犯不忍割爱的毛病,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参考文献,写进文章里,参考文献与主题脱节,影响了主题的表达。
有些文章本身不属于学术论文范畴,如
教育人物、事件通讯,教育
随笔等,但作者却采用学术论文格式,造成关键词不关键、参考文献与文章内容无关的问题出现。
3、将参考文献与注释混淆
参考文献是作者
写作论文、著作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目录,一般集中列于文末。而注释是对论文、著作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
二、参考文献的引用原则
1、尽量选用原始文献
我们很多人也许有这样的经历,写文章前,都会查阅大量与自己论文研究相关的综述。因此,在写文章时也会引用大量综述论文(这也是为什么综述文章被引用率都很高)。其实我们在做研究看文献时,都希望看到原始文献,所以要尽量引用原始文献。
2、参考文献的数量
参考文献的数量应该和论文的信息量成正比。一篇4000—8000字的论文,参考文献一般在5—10个,但也不能绝对。比如,一篇研究论文只有很少的研究结果,却在讨论中引用大量文献来进行解释和假设,这样不太好。有些杂志对文献数量有限制,奉行“少而精”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