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风
(1)电视的未来之路:提供意义解读,引导社会共识
段鹏[1,2]
栏目冲浪
(4)科普节目与综艺元素的深度融合——大型科普综艺节目《加油!向未来》解析
庄宏光
(6)从《美丽中国乡村行》看乡村
旅游形象的呈现方式
侯志茹;郭玉鑫
(8)《国家宝藏》的身份叙事研究
曲茹;李莎
(10)谈话类真人秀节目《一转成双》的运营及启示
罗奕;庞叙
(12)从《舞动奇迹》看电视舞蹈节目的本土化改造
王孟
(14)《中国有嘻哈》的文化定位及特点
金铮
(16)文化类综艺节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评《朗读者》节目
马妮
(18)让声音在
创新传播中彰显文化自信——从传播学视角解读湖南卫视《声临其境》
曾致[1];曾毅[2]
(20)《最牛年夜饭》:中国人生命里的亲情轮回
沈静[1];张娟莉[2]
电视剧场
(23)电视剧《维和步兵营》国家意识形态建构与中国梦表达
刘芳
(25)试论《热血军旗》对革命历史的成功呈现
张君
(27)青年梦 乡村梦 中国梦——电视剧《青恋》主题思想的时代化解读
黄华
(29)电视剧《我的1997》:小人物折射大时代
张海城
(31)电视剧《春天里》的纪实表达与类型创新
陈海英;杨洁
(33)多维镜语下展现的乡村变化图景——电视剧《青恋》影像风格分析
金琛
(35)从《通天狄仁杰》看狄仁杰的人物形象塑造
魏良
(37)平常故事最感人——日剧《深夜食堂》的启示
李晓杰
(39)诗化现实主义风格评析——从《生逢灿烂的日子》谈起
迟婧婧
(41)浅析电视剧片头的版式设计
赵浩
纪录片
(42)从《辉煌中国》看纪录片叙事与传播模式的创新
陈军
(44)贯彻新理念 触摸获得感——评纪录片《辉煌中国》
刘鹏程
(45)本草有灵 中华有情——论纪录片《本草中国》的文化表达
王利丽
(47)纪录片《讲究》:重新定义新时代“匠人”和“匠心”
李楠
(49)人文类纪录片的空间叙事研究——以浙江卫视《一本书一座城》为例
杜宏艳[1];张龙贺[2]
(51)从《第5空间》看电视专题片的风格化处理
张兴华
(53)探析政论专题片思想体系的构建——以《法治中国》为例
唐池
(55)诚心、匠心成就好作品——纪录片《夏振坤:一切为了中国的现代化》编导手记
龚群[1];王昱然[2]
(57)纪录片《腾飞的翅膀》创作手记
张洁
(59)和而不同:生态美学视阈下的雅克·贝汉纪录片
刘亚男;王红箫
研究与交流
(61)从“复兴路上”系列作品看我国对外传播的转型
张小弛[1];岳同鹤[2]
(64)中国政治生态的客观叙述——周梅森现实题材政治剧的美学特色
张恒
(66)变动中的重塑——论电视剧中的传统道德与现代伦理
李磊
(68)视觉传达艺术与动画技术交融下的MG动画
司桂松
(70)数字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制作与传播策略
周璐
(72)网络文学改编剧的传播问题及对策
施灏
(74)从求职类电视节目看大学生择业选择的局限性
邹薇
(76)新传播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发展策略
宋国良
(78)传统媒体开发短视频有优势
史晓辉
(79)“苍凉”的消解——论张爱玲小说影视改编的缺失
卜一文
新闻在线
(86)“直播+”时代下的非遗文化传播创新研究
李翔
(88)海南民生新闻节目《直播海南》13年品牌经营
陈雪红
(90)坚持内容专业化与可视性的平衡——《财经壹资讯》的报道策略解析
徐涛
(92)大型电视行动《主播看四川》:
改革开放的壮丽画卷
寒露[1];王永刚[2]
(93)《新时代 新航程》对成就报道的具象化呈现
成强
(94)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与创新
刘嘉
(96)新媒体节目主持人文化品牌建构的困境与路径
王博
(98)《罗曼蒂克消亡史》画面构图叙事符号学功能
焦仕刚;杨雪团
(100)多元语境下的繁荣与共生——电影《摔跤吧!爸爸》热播中国的启示
潘婷婷
(102)简论冯小刚电影的创新
刘砚硕;汪少明
(104)微电影“去台词化”及意象叙事探析
潘国辉;张圣钰
(106)当下我国春节档影片的兴盛与隐忧
刘金祥
(108)略论微电影广告的情感化表达——以《猴王世家》与《特殊婚礼》为例
刘迅;王瑶;邹淼淼
(110)跨越地域的精神共鸣——看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
关媛
TV动态
(111)《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8》发布会暨“国际视域下中国纪录片产业与传播论坛”在京召开
(112)2018年3月在播综艺栏目网络传播监测数据TOP20
好的家风支撑好的社会风气——秦皇岛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