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注释:即关于文章内容的注释。置于文后参考
文献前,注号采用带圈的数字即①、②、③等。
2.参考文献:采用“文后全称”的注释方式。指完整的引文出处,放在文章末尾,冠以“参考文献”标题。编排规则如下:
(1)凡是文章中引用的部分皆在文中以右上角标的格式标在文中,并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从[1]标起,如[1][2][3]等。
(2)每条参考文献内部各成分之间的前后顺序:
首先是作者姓名。外围作者的姓名前标明国籍,用中括号括上,如[美][英]等。
其次是译者。译者姓名和译之间用逗号隔开,如李岳,译。
再次是文献名称。文章、著作均不加书名号。
第四是出版地点和出版公司。出版地点后用冒号表示。
最后是发表、出版的年份。期刊还要标出期数,用小括号括上。
如:
[1]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一中国运筹
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
大学出版社,1996: 468 - 471.
[2]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人民日报,1998-12-25.
[3]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 - 173.
[4]刘国钧,际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1957:15 - 18.
[5]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人陕车道[EB/OL].(2001-12-19) [2002-04-15].
hup: //www.creadPrcom/news/2001 1219/ 2001 121 90019.html.
(3)若文献有重复引用的情况,要归到一起,按照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标在一起,不同的页码之间用逗号隔开。
如:
[1][2][3]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 - 18,19,20.
3.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