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0日,上海文艺出版社宣布,自2019年起,将携手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共同打造上海出版品牌“艺术世界”,
探索新时代艺术出版的新可能。《艺术世界》杂志将由期刊出版转型为图书出版。
面对中国期刊生态的变化,此次由刊到书的转型对于“艺术世界”来说是一次聚焦和再出发的契机。转型后的“艺术世界丛书”将涉及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文献研究、城市和
建筑研究、设计等领域。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和文艺出版社将发挥各自优势,从策划、编辑到设计深度挖掘,试验多维度
阅读体验,促进跨学科合作,实现艺术出版的全域营销。
“艺术世界丛书”计划每年出版十余本/套图书。2019年即将出版如:建筑师/艺术家戈登·马塔-克拉克(Gordon Matta-Clark)的专著《切割》;日本建筑师石上纯也的专著《自在的建筑》;海杜克和卒姆托御用女建筑摄影师海莲娜·比奈(Hélène Binet)的摄影专辑《对话:2008—2018》;泰特
美术馆、圣保罗双年展、莫斯科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香港亚洲艺术文献库等重要当代艺术机构文献研究员的论文集《文献的必要性》;以及国内外重要艺术家的画册和观点札记。
《艺术世界》杂志创刊于1979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当代艺术杂志,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锋文化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四十年来,它始终坚持学术高度,不断自我更新;以推广普及先锋文化为使命,记录当下,思索未来。近十年,《艺术世界》更是以“艺术知世界”为宗旨,积极拓展出版的深度和辐射面,努力消除艺术与生活的藩篱,开辟阅读以外的交流空间,为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带来持续不断的惊喜。
于2008年创办《零食》别册是国内首本公开发行的由艺术家、设计师自主策划—编辑—出版的刊物。至今已集结国内外两百多位不可归类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并于2016年衍生成为展览;
于2010年发起的“艺术知世界——国际艺术媒体分享平台”(Page The World),联合法国《世界报》、德法艺术频道Arte、瑞士《Parkett》杂志、瑞士人文杂志《Du》、德国建筑杂志《Detail》、英国时尚杂志《Tank》共同挖掘选题出版中文特刊,分享艺术媒体的社会职责和意义;
于2012年开启的“艺术世界LIVE”,以讲座和工作坊的形式为思想的汇聚、知交的相遇创造了良机;
于2017年创办的“长读项目”以奖项的形式,探讨
写作和阅读的别样体验;
其他如“读图”“松鼠看艺术”“1噸半”“纸上展览”“临时放映”“阅读”“艺术生活手册”“做书”“策展札记”等杂志栏目均对艺术媒体的边界以及自身的创造力作出了积极的实验。2014年、2018年《艺术世界》两度荣膺中国期刊协会评选的“中国最美期刊”称号。
2018年正值《艺术世界》杂志创刊四十周年。不惑之年,邮递员卢梭决定成为艺术家卢梭,同样,“艺术世界”也期待着从信息传递者成为观念、知识和视觉的创造者。没有遗憾。
在此,我们要对长久以来勉励、鞭策杂志的读者朋友们,对曾经为《艺术世界》杂志贡献过作品与观点的作者和艺术家朋友们,对曾经与《艺术世界》杂志并肩工作的编辑们,道一声感谢!
新的一年,请继续与我们同行,重拾做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