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稿件构成中英文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
文献
2. 摘要和关键词中文摘要200 字左右,应简练准确地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3 ~ 5 个,须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使用本学科通用的主题词,以便于对论文分类及检索。
3. 正文格式
3. 1 小标题一般单独占一行,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 从1 开始; 如有引言,则从0 开始) ,依次表示为: 1. ( 1. 1、1. 2……) ; 2 ( 2. 1、2. 2) ……
3. 2 文中引文所依据的参考文献,以夹注的形式随文在括号中注明作者姓名、出版年和引文页码。例如: “赵元任( 1990: 31) 认为……”; “根据Chomsky ( 1999) 观点”。参引多条的,按照出版年先后顺序排列,用分号隔开。同一作者的参引之间用逗号隔开。参引两位合作作者的文献时,中文文献格式如“吕叔湘、朱德熙( 1979) ”,外文文献格式如“Halliday& Hasan ( 1976) ”。参引三位以上合作作者的文献,文中夹注仅列第一作者,中文文献格式如“吕叔湘等( 1989) ”,外文文献格式如“Quirk et al. ( 1985) ”。
3. 3 数字原则上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固定语汇中的除外,如: “三心二意”“另一方面”。
3. 4 外文人名除公知公用的可直接用中文外,其他人名可只保留外文,但全文务必统一。
3. 5 读者不熟悉的术语首次出现时,必须在后面用括号附上外文原文。
3. 6 注释采用文后尾注方式。注释必须是对相关概念和内容的进一步解释和交代,不能用来标注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4. 1 中外文参考文献分别排列,中文在前,外文在后。外文文献第一责任者姓在前,名在后,名的首字母缩写; 其他责任者名在前,姓在后,名的首字母缩写。中文文献按第一责任者姓名的拼音顺序排列。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献按发表日期先后排列。同一作者相同年份的多篇文献,在年份后加英文字母a、b、c……区分标识。如:
[1] 魏大为,武和平. 第二语言ERP 研究的新进展[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 5) : 48-52.
[2] Chen,L. ,H. Shu,Y. Liu,J. Zhao & P. Li. ERP signature of subject-verb agreement inL2 learning [J]. Bilingualism : Language and Cognition,2007,10 ( 2) : 161-174.
4. 2 文后参考文献必须与正文和注释中的条目相符。正文和注释中未注明的,参考文献中不得列出。正文和注释中提及的文献,必须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4. 3 参考文献类型以字母标识,期刊文章为J,普通图书( 包括专著、教材等) 为M,论文集( 包括会议论文集) 及其析出文献为C,报纸文章为N,学位论文为D,参考工具书为K,其他未说明的为Z。请以[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的形式表示电子参考文献的类型及载体,如[J /OL] 表示网上期刊文章,[C /OL] 表示网上析出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