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创办的《
船山学刊》至今已走过百年历程,是中国期刊史上为数极少而又历久弥新的学术期刊。《船山学刊》始终以研究船山思想、传承创新湖湘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刊发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影响久远的学术文章;经中外学者百年精心耕耘,已成为弘扬船山思想的学术重镇,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津梁。近现代许多著名学者如刘人熙、张岱年、萧萐父、成中英、张立文、杜维明、陈来、郭齐勇、杨国荣等对刊物关爱有加,并撰文投稿和组稿,海外汉学家特别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汉学界,十分关注刊物并惠寄大作。
《船山学刊》曾获得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优秀
社会科学期刊(十佳)”光荣称号;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来源期刊;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大奖。2014年至今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评为扩展期刊;两次被中国人民
大学评定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5年至今为湖南省资助优秀理论期刊。
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船山思想影响了魏源、曾国藩、彭玉麟、郭嵩焘、王闿运、谭嗣同、杨昌济、章士钊等人,并对毛泽东产生过特别巨大的影响。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王船山,并引用“名非天造,必从其实”、“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等名言。
《船山学刊》作为百年老刊,将与学界同仁一起,努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作出新贡献。2020年起本刊长设栏目为船山学研究,也欢迎中国哲学、中国思想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湖湘文化等方面的其他稿件,不分具体栏目,文章字数以8000-15000字为宜。尤其欢迎就船山学、中国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湖湘文化领域的
前沿问题、基础问题以及热点、
焦点问题进行专业解读和学术探讨,组发专题讨论文章(每组3-5篇)。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任何费用,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研究者踊跃赐稿,优稿优酬。本刊已授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及中国知网等期刊网以数字化方式进行传播,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视为同意上述著作权使用。如有本刊刊发文章被转载、转摘,请作者告知编辑部。
刊社电话:0731-89716058 89716019 89716048 89746152
邮箱:csxkh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