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只刊登首发稿。来稿应有
创新;立论科学,主题明确;
本刊编辑部在收稿后30天内,确定该文是否刊用。如不拟刊用,不退原稿。
文稿的格式要求如下:
1 文稿的篇幅、构成、首页注释、层次标题
文稿的篇幅一般不超过7000汉字。
文稿的内容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一级单位、作者二级单位、摘要、关键词、分类号、首页地脚注释、正文、参考
文献、及英文部分(具体见3英文部分)。
首页地脚注释按以下格式。
————————
收稿日期: yyyy-mm-dd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生年-),性别,籍贯,职称,研究方向:.
*通信作者:姓名(生年-),性别,籍贯,职称,研究方向:,E-mail:……
文稿的层次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例如,一级标题使用1、2、3、……;二级标题使用1.1、1.2、1.3、……;三级标题使用1.1.1、1.1.2、1.1.3、……文稿的引言部分不写编号和标题。
图片、表格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例如:图1、表2。
2 文题、作者姓名、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
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
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各作者之间以“,”分隔。
作者机构应写正式全称,后加省名、
城市名、邮政编码。多个机构的情况下,机构名称之前加编号,同时作者姓名右上角加相应编号。不同机构之间以“;”分隔。
中文摘要应包括4个层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
关键词应有3~5个关键词。不同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3 英文部分
英文文题的内容与中文标题相应。其长度一般不超过100个字符。第一个词不用冠词。实词首字母大写。作者姓名 其内容和顺序均与中文相同。中国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例如:ZHANG Shan-shan。
作者机构的英文 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缩写。
英文摘要 应与中文摘要的内容相应;尽量使用简单句;尽量使动词靠近主语;不用第一人称作主语;在有动作主体的情况下,使用主动语态。
英文关键词 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应。除专有名词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4 量名称、量符号与量单位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正确地使用量的名称、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文中所用量符号,应在首次出现时加以定义。同一个量的符号,应全文统一。
5 数字和字符的正体和斜体
单一字母量的符号、变量符号、从量的符号转化的角标、一般函数符号等使用斜体。多个字母组成的量的符号:除特征量使用斜体以外,一般使用正体。
矢量(向量)、矩阵、张量的符号使用黑斜体。使用正体的情况有:国际标准单位(SI)词头和量单位、从文字转化的角标、阿拉伯数字、叙述性文字、化学元素符号、缩略语、仪器的规格型号、自然对数的底 e、圆周率 π、复数的虚部 i 或 j、矩阵转置号T、微分号d、偏微分号? 、连加号∑、对数号(lg、ln、lb)、及sin、tan、lim、min、max等。
6 数值的表示和有效位数
数值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合理地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数值范围在0.100~999之间。
数值中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一英文空格。如 “π= 3.141 592 6”。
7 插图
插图应当清晰,随文给出,先见文字,后见插图。
8 表格
随文给出,先见文字,后见表格。单栏内的表格,其宽度限25汉字(或48字符)。表示量值的表格宜用“三线表”。
9 参考文献的要求
9.1 参考文献著录表的一般要求
参考文献表应放在文后。
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参考文献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进行编码,并在正文中指明其标引处。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须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序号。
示例:李刚[4,6]提出
Petrowski对稳定区的节理格式的研究[7,10-12]
9.2 作者人名的表示方法
作者人数不超过 3 人的,全体作者姓名都写;作者人数超过 3 人的,前3人的姓名都写,余者不写,后面加“,等”或“, et al”。 人名之间用“, ”分隔。
不论中国和外国作者,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
外国作者姓名中,姓全大写,名缩写,但是缩写后不加缩写点。
拼音写法书写的中国作者姓名中,姓全大写,名缩写,取每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
参考文献必须依照类别格式提供完整的引用信息,不可缺项,否则将视为不可靠文献而被拒绝引用或要求更换。如有不确定的著录项目,请参考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中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