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中,“任务活动”逐渐普及,这是一个很好的改变传统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然而,在运用这一教学技术时,我们似乎渐渐偏离了教学轨道,走入另一个极端,师生为“任务”而“任务”,缺乏了对文本的感情投入与理性归纳。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呢?本文以《中国
建筑的特征》的教学为例,重视教学技术,发挥
教师教学的个性化,从教师的“独特的解读思维”“小视频的灵活运用”“历史底蕴的展现”三个方面谈如何“入”得“任务活动”中,“出”得“任务活动”外,从而真正让前置教学、课堂教学中的“任务活动”的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