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知识是指通常情况下个体意识不到或难以表达的,并且可以影响个体后续认知方式、行为习惯的一种知识形态。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传授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而且也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隐性知识在习惯、道德、情感的塑造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教材中存在大量的隐性知识,并且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施加不同的教学材料,对义务
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中存在的不恰当隐性知识进行教育实验研究,进而得出如下结论:多次呈现相似或相同的教学材料会改变学生的认知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有意识地设计并实施隐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