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学论坛》是山东省法
学会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法学专业期刊,主要传播
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交流
探索法学的最新观点,反映法学进展的最新动态,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本刊欢迎广大作者、读者踊跃投稿,来稿请注意以下事项:
1、来稿方式。来稿请编辑成word文档并发送至本刊编辑部邮箱:luntan@vip.163.com.在发送电子稿的同时,请务必寄送一份打印稿。
2、论文内容。要求选题新颖,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资料翔实,数据可靠,行文精炼,引文无误,层次分明。正文部分以9000-12000字为宜。
3、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不要使用“试论”、“浅谈”等谦词。
4、摘要。篇幅100-300字左右,要求形式正确、文字精练,能概括论文的主要观点,不出现第一人称及“本文”、“作者”等字样,不对文章的内容自我评价,不使用修饰词。
5、关键词。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5个,从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
6、作者简介。本刊实行作者、编辑双向匿名制度。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及联系方式须附随来稿一并寄交本刊(来稿中不要出现作者信息)。
7、英文内容。来稿请附以下相应英文内容:Subject;(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一致).Authors:(作者汉语拼音,姓氏字母全部大写置前,双名的前名首字母大写、后者全部小写,两名中间加“一”符隔开;姓名均不缩写。如:WANG Da-ming,OUYAND Qun-chen,作者间用“,”隔开;Units:(英译单位全称,省市名邮编,Cllina);Abstract:英文摘要要求同中文摘要一致;Key words:词组的首词字母大写,词组之间用分号隔开。
8、注释。将注释和参考文献严格分开,切忌将两者混同,注释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释义性注释是对论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参考文献的引文,如档案资料、内部资料、古籍、“转引自”类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会议发言等。不管哪种注释,均以每页编码,以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③等,排在每页的底脚。
9、参考文献。凡引用公开出版的各种文献,都列入参考文献,全文统一编码,以数字加中括弧的形式标注,如[1]、[2],[3]等,排在论文文末。
(l)参考文献著录项目。包括: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译者,校注),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文献起止页码。
(2)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志。应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各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参考工具(K)。对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
型的参考文献,用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当电子文献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志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应采用双字母表示其载体类型:[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DB/OL] -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3)参考文献重复引用的标注。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只出现一次,不注页码;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右上角著录引文页码。如[1]35,[10] 245等。
10、本刊巳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正式签署独家数字出版合作协议,作者如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须在投稿时声明,否则视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