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前注意事项
声明
投稿稿件必须为未公开发表稿件且须得到所有作者和相关机构的授权同意。一经录用,未经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语言再次发表。不得一稿多投(包含审稿阶段稿件)。引用其他作者的工作和成果,必须指明出处。
文章剽窃包含多种情况,包括引用他人的思想、过程、成果和论述等而未指明作者和出处。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将作退稿处理并追究相应的责任。如果需要使用已公开发表的图表、照片和其它图片和文本信息,需提交书面的授权材料。自我剽窃也是不道德的。如果不得已需使用自己已公开发表的成果作为当前工作的基础,需要简单介绍一下前期工作,并指明当前工作与之前工作的不同。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对于已发表在会议集上的成果,文章可以基于此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工作。
授权书
提交文稿或最终稿前,须提交稿件的授权书作者授权书。
推荐审稿人
需要提交您认为可以客观审理您的稿件3位外审专家信息,包括他们的姓名、地址和e-meil。编辑有权决定是否使用推荐专家。如果没有推荐任何专家,稿件的处理时间可能会较长,影响稿件见刊时间。
稿件的准备工作
标题
文章的标题,应尽可能简洁、包含的信息量大。避免在标题中使用缩略语和公式。
作者姓名及通信地址
作者姓名需中英文对照,作者通信地址位于作者姓名下方,与作者姓名通过通信地址前标号和作者姓名后上标标号相对应,按按以下格式书写: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
作者姓名拼音(XING MING, XING Mingzi)
(作者单位英文,城市邮编,国家名)
如:
汪付强 1,2 ,曾鹏 1 ,于海斌 1
(1.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工业信息学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016;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WANG Fuqiang1,2, ZENG Peng1, YU Haibin1
( 1. Key Laboratory of Industrial Informatics, Shenyang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10016, China;
2. 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
通信作者:明确指明哪位作者为通信作者。需在系统中提交通信作者的电话、E-mail、通信地址并及时更新。在文章中,通信作者以以下方式出现在文章首页的页脚处:
通信作者:曾鹏,zengpeng@sia.cn
摘要
摘要一般不超过300字。应该简要介绍研究的目的、
创新点、研究过程、主要结论等。摘要不同于文章的正文部分,因此避免出现公式、图表和参考文献。并且不要使用不规范的缩略语,如果不可避免,应在摘要中对此缩略语予以解释。
关键词
关键词位于摘要之后,一般不超过6个,不少于3个。不要用“并且”、“某某中的”等连接词组成的复合词作为关键词;避免使用在本领域意义不明确的缩略语作为关键词。关键词将作为检索本文的依据。最好使用EI主题词库作为关键词。
公式
公式的编号放在公式的右侧。关于文中字母格式:变量用斜体表示,矩阵和向量为黑斜体,转置符号T为正体。
上下标中,变量符号也应为斜体,其它表示解释和说明的符号为正体。带有标号的公式独立于正文显示。更多公式及字母格式要求请参考外文字母标注格式。
图形
图形中符号的大小和形式应统一。图题采用中文和英文两种形式说明。附图中中文采用宋体,英文和符号采用Times New Roman和Symbol或类似字体。附图根据附图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
表格
表格根据其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表题采用中文和英文两种形式说明。附注位于表格之下,按顺序编号。表格应尽可能简略,且在表格中出现的数字尽量不要在正文中重复说明。
致谢(非必须)
致谢位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致谢中应包含所有为研究提供过帮助的个人和机构,包括提供过语言帮助、
写作帮助或提供论据等。
参考文献及脚注
参考文献和脚注的处理形式较为相似。它们都必须以第一次出现的位置顺序编号。参考文献中作者只列前3位,其余用“等”省略。中文参考文献应有相应的英文翻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请参考参考文献格式。
文稿提交
稿件格式和投稿流程
1) 文件应为word或LaTeX或PDF格式。编辑部只接收网上投稿,请通过作者中心投稿。
2) 为了便于审稿人审阅文章,图表应嵌入正文中。图形的原始仿真文件请予以保留以供后期编辑加工时使用。
3) 文稿采用双栏形式,请参考稿件论文模板。
4) 需要上传的信息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文章类型和所属领域。
5) 图片嵌入正文中。图表文字应统一格式和大小。需保证采用的文字改为12px字后能正常显示。另外所有的图表应保证在文字改为12px字后清晰显示。
6) 参考文献位于正文之后。文中参考文献编号采用[ ]。
7) 提交修改后文章时,应注明稿号,并且提交独立的修改说明。
8)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联系编辑。
稿件录用后续工作
提交待编稿
录用后,请通过作者中心提交稿件的待编稿,待编稿的修改要求:
请参考专家评审意见(审稿意见到网上查询,若外审阶段没有给出修改意见,则表示审稿老师没有提出修改建议,那么按照本刊主页写作格式以及模板要求修改内容即可,排版模板可在下载中心下载)修改稿件内容,请特别注意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忌出现背景介绍与自我评价性文字。一般说来,将文章各级标题合理地组织起来就是很好的摘要)、外文字母(正斜体、粗体)和参考文献。这几项是特别需要认真关注修改的。
发送修改稿时请同时提供文中附图的图形文件,带数值的仿真图必须提供矢量图文件,线条宽度不低于0.5磅;实物照片等示意图可采用位图文件(jpg、bmp、png等格式),分辨率600dpi以上。(注:常见仿真软件基本都支持矢量格式的输出,以matlab为例,可以进入Edit--->Copy Figure,粘贴到Word;或者,另存为eps或ps格式) 。
1) 待编稿请发送至邮箱jqr@sia.cn,标明稿号。
2) 待编稿需可编辑,双栏排版。内容包括:文章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脚注、图题、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
3) 提供附图文件,可接受的文件格式包括ps、eps、Microsoft vsd、xls及ppt。Jpeg格式文件仅限于照片。附图文件采用小写字母命名,并与文中位置相对应,如fig1.eps、fig2.doc、fig3.ps。
【官网信息】
1.《机器人》主要接收哪类稿件?
《机器人》接收的稿件主要是机器人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和评论,稿件质量衡量的标准在于所做研究在科学和技术相关领域有一定的创新性,并且必须有适当的最新引用。
2.《机器人》是否更青睐有实验
数据的工程应用类文章?
应该准确定义为,《机器人》青睐论点被充分证据支持的文章。那些有实物/样机验证,并进行了同时期研究对比的文章,显然非常有说服力;同时,在多学科交叉的大趋势下,新的研究热点不断涌现,一些更前沿的项目可能现阶段没有条件或尚未进行实验,但如果通过其他方式,如推演或仿真等方法,进行了严谨并合理的论证,同样非常具有传播价值。
3.《机器人》是否接收英文稿件?
接收。英文写作采用英式或美式英语皆可,但须注意不要在同一篇文章中混用。
不提倡为了语言形式,特意将中文稿件改写成英文,特别是写作能力不太成熟的作者,毕竟发文的目的是促进学术交流。
4.《机器人》是否有页数限制?
《机器人》没有页数或字数限制。论文写作提倡“简”、“明”,写作上特别繁琐的论文,将无法通过初审。但对于文章内容丰富、数据详实、文章背后工作量特别大的较长论文,特别欢迎。
近三年刊发的一般论文平均每篇占6-8个页面,综述类或英文稿件在8-9页,供参考。
5.《机器人》的稿件录用比例是多少?
目前稿件录用率低于16%。初审阶段由编辑和执行总编审根据稿件的质量来决定接收与否,这个周期大概在7-10天。而经过初审的稿件大概有40%会及时送与相关领域外审专家进行外审评估。
6.双盲制审稿是怎么回事?
《机器人》采用双盲制审稿,是指在同行评议阶段(外审),一方面将删除了作者姓名、单位、基金项目及简介信息的稿件,交由两名与该作者非同一机构(城市)的小同行资深研究人员评价;另一方面,仅对作者开放评审意见,而不透露评审人员的任何信息。这一制度有利于评审的公平性。
7.投稿时填写的推荐审稿人,是否一定会被采用?
《机器人》强制要求填写推荐审稿人,但推荐者不一定会被采用。
尽管如此,仍应仔细填写推荐审稿人,一则体现您对同行研究进展的了解,一则有利于促使编辑找到合适的小同行,进而较快地通过外审。一般地,若编辑认为推荐人研究方向与文章相关度非常好,将会采用推荐人。
8.我应该如何准备《机器人》的投稿?
可以访问作者投稿指南了解投稿情况,包括摘要,图形,参考文献,等。论文模板和说明请参考论文word模板.
9.EI数据库是否检索刊发在《机器人》上的所有论文?
是。在《机器人》发表的论文,将全部被EI数据库收录。
10.EI数据库是否能检索《机器人》论文的全文?
否,只检索到摘要部分。因此,请特别注意写好摘要,具体要求详见论文模板。
11.文章在《机器人》刊发后,多久能被EI数据库检索到?
约两三个月。院校有要求EI检索的作者,请务必尽早投稿,打出提前量。
首先,一旦每期全部文章定稿,将同时交付纸本印刷并上传电子版给EI北京办事处,编辑部环节上的时间无法更加提前。然后,EI北京交EI总部进行数据处理并将文章纳入数据库,根据经验,这一段时间不太确定。
12.《机器人》是否接收已经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翻译稿?
《机器人》不接收任何形式的已发表论文的翻译稿件。未经本刊许可,作者不应将已发表在本刊上的稿件翻译成其他形式的稿件发表于其他期刊和互联网。
13.我应该如何提交论文用于审查和出版?
请在作者中心在线投稿,不要通过e-mail发送或邮寄给编辑部。
14.投稿时稿件传不上去怎么办?
(1)文件名是否太长,上传稿件的文件名最好不超过6个字。
(2)文件是否太大,上传稿件的大小最好不超过1M。
(3)word文件扩展名为.DOC时,系统会提示“您上传的稿件类型被禁止”,请将扩展名改为.doc。
(4)作者重复注册且用户名或密码相同时,容易出现无法上传稿件的情况。
15.初审和外审时间分别为多久?
本刊初审为10天,外审为30天。
16.我的稿件一个月前的状态就表示已有外审专家审回了,为什么到现在还是外审状态?
同行评议阶段需要至少两位外审专家返回审稿意见才可能结束外审。如果遇到有争议的稿件,负责该稿件的责任编委可能还会加送一位专家进行评审。
17.在投稿《机器人》时如何准备文中的图形?
图形中符号的大小和形式应统一。图题采用中文和英文两种形式说明。附图中中文采用宋体,英文和符号采用Times New Roman和Symbol或类似字体。附图根据附图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
18.《机器人》已经做退稿处理,我是否可以重新提交?
之前相同的稿件名会自动退稿。如果作者可以根据初审或外审意见做详尽的修改可以以另外的稿件名称重新投稿。
19.我可以查询已投稿的状态吗?
作者任何时间都可登陆账户查询稿件的最新状态。
20.待编稿的修改订正要与谁联系?
可以通过e-mai或电话联系编辑。
21.我的地址已经变更,如何确保我会收到期刊?
请及时在线更新个人信息。
22.浏览器的兼容性设置
采编系统目前支持IE6.0~IE10.0浏览器(如果使用IE10.0/11.0,请调整浏览器兼容性视图设置),同时支持Firefox、Chrome、360(6.0版本可以正常使用,6.1、6.2版本需要调整兼容性视图设置(兼容模式)等主流浏览器)。
23.如何从Matlab中导出矢量图
在Matlab中的Edit--->Copy Figure,粘贴到Word中,编辑。
更新日期:201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