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教育部办公厅教社政厅[2000]1号文件精神,我刊已自2000年第1期起执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敬请作者在投稿时遵循以下要求:
一、稿件一般应包括以下项目:篇名、作者署名、作者工作单位、中文摘要和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基金项目、作者简介等。
二、有关项目的基本要求如下:
1.篇名 要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篇名,副篇名用较小字号另行起排。
2.作者署名 多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在其姓名右上角标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示例:李志刚1,王 平2,张玉顺3,陈向东1
3.作者工作单位 位于署名下方,置于圆括号之内。多作者按署名右上角所标序号顺序排列,各工作单位之间用分号隔开。其项目和格式为:(序号 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市 邮政编码)。
示例:(1.大连理工
大学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024;2.国家地震局 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3.广东省地震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070)
4.中文摘要 用第三人称或无主语句撰写,不用第一人称,也不用“笔者”“本文”等做句子的主语。以200字左右为宜。
5.中文关键词 3~8个,用分号隔开。
6.中图分类号 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给出。如文章涉及多个主题,可给出多个分类号,分类号之间用分号隔开。
7.文献标识码 分为5类:A为理论性、学术性研究论文;B为理论学习与社会
实践总结;C为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D为动态性信息;E为文件资料。
8.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 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⑴不能缩写;⑵姓前名后,姓与名之间为空格;⑶姓的全部字母均为大写,复姓连写;⑷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之间加连字符。
示例:ZHANG Ying(张 颖),WANG Xi-lian(王锡联),ZHUGE Hua(诸葛华)。
9.正文
⑴层次标题的序号采用“一、㈠ 1. ⑴”;“⑴”不宜为“①”,以便与注号区别;可以跳级使用,但不能颠倒顺序使用。
⑵插图必须标明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之间空1个字。图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仅有1图者亦标明图1。图序与图题居中排于图的下方。图中文字一律用小5号宋体。小图宽度不要超过7.5厘米(单栏宽),大图宽度不要超过15厘米(通栏宽)。插图用线不能太粗。
⑶表格尽可能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表格须标明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居中排于表格上方,两者之间空1个。表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仅有1表者,亦标明表1。表中文字一律用小5号宋体。小表宽度不要超过7.5厘米(单栏宽),大表宽度不要超过15厘米(通栏宽)。
10.注释 位于当页页脚,序号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正文中的注释序号以上角标的形式出现。
11.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文后所标序号必须来自文内所标序号,文内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作上角标。一种文献在文中被反复引用时,用同一序号标示;若为专著类文献,反复引用时需标明引文具体出处,则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页码或章、节、篇名。
示例:有人认为,未经保证人同意,……[3(56~59)]。
文末参考文献表著录形式如下:
A.书(专著或论文集):[顺序号]主要责任者.书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示例:[1]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1.
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示例:[5]王文京,胡进平.网络财务时代扑面而来[J].会计研究,1999,23(10):37-40.
C.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示例:[9]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www.cajcd.cn/pub/wml.txt/980810-/html,1998-08-16/1998-10-04.
⑵关于参考文献类型标识的说明: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
12.基金项目 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将项目编号标明于文章篇名页页脚。
13.作者简介 置于文章篇名页页脚,若有基金项目,则置于基金项目之下。内容和顺序为:姓名,19**年生,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
示例:乌兰娜,1968年生,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副教授,博士;常金仓,1948年生,男,山西平原人,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稿件摘要写作要求
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是反映文献主要内容的完整短文,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不
阅读全文,通过摘要就能获得文献的主要内容,作者的观点和想法,课题所要达到的目的、采取的方法、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摘要的基本规范和原则是:
1.文字简明扼要,不能模棱两可,用简单、明确、易懂、精辟的语言对全文内容加以概括,一般为200~300字,叙述完整,符合逻辑,结构合理;
2.采用直接表述的方法,不使用修饰词;
3.不能写入前言、序言或引言中出现的内容;
4.不能出现背景性论述,即摘要不是文章必要性的论证,而是论文要点的概括;
5.不包含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性的内容;
6.不能写成论文的写作思路或结构,而看不见论点,如“本文首先……,然后……,最后……”。
7.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价,尤其是自我评价,如“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8.不使用第一、二人称,不使用“本文”、“我们”、“作者”、“笔者”等字样,建议使用第三人称,应用“用(采用)……方法”、“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
9.不使用图表、示意图、公式、注释、引文、结构式和非公用的符号和术语等。
10.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如一篇文章的题名为《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山东可持续发展研究》,其摘要就不能简单写成:“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山东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
2012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