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学堂》(中国思想文化评论)以“立足当代弘扬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对话多元文明”为办刊宗旨,是一份中英双语对译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学术杂志。
2014年以来,杜维明、成中英、牟钟鉴、郭齐勇、吴光、张立文、俞荣根、周桂细、宋志明、黄俊杰、冯达文等海内外硕儒,顾彬、安乐哲等著名汉学家,纷纷欣然为《孔学堂》杂志命笔赐稿。编辑部与来自中国外文局、北京外国语
大学、中央编译局、中译出版社等翻译、研究机构的专家合作翻译,并聘请外籍专家审议英文稿件,组成杂志强大的英文编译团队。
现诚向海内外广大哲学
社会科学界专家、学者约稿,赐中文稿、英文稿皆可,特别期望同赐中、英双语文稿,本刊将奉上双份稿酬。稿件一经审定采用,即通知作者,出版后赠当期杂志两册,并支付相应稿酬。2016年起,本刊实行“优稿优酬”和“追加稿酬”制度,凡在《孔学堂》杂志刊登的论文被《
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刊物全文转载或者摘登3000字以上,追加优厚稿费,被转载的作者请及时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一、重点选题
主要刊登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新作。2020年的重点选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儒学研究、中国传统生态哲学思想、出土文献与中国哲学研究、海外汉学研究等。
二、文稿要求
来稿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文章力求严谨科学,资料出处正确可靠,全文字数以7000-13000字为宜,必须包括:文题、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正文、注释。
(一)摘要和关键词:文章正文前必须有中文摘要、关键词等。中文摘要字数200—300字为宜,关键词可选3—5个。
(二)作者简介:位于关键词之下,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全称、职务、职称、学位,所在省市区及
城市、邮政编码。
(三)注释及参考文献:采用页下注(脚注) ,在文中标出序号的位置(右上角标①、②、③…… )。具体格式如下:
专著: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期刊: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
论文集:作者:题名,载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报纸:作者:文题,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三、其他要求
(一)本刊只接收电子邮件的方式投稿;请勿一稿多投,若三个月内未接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恕不退稿;作者在稿件上要注明联系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手机)、电子邮箱。
(二)本刊对所有来稿进行学术不端检测,请作者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对于所有在本刊发表的稿件,在不影响作者观点的前提下,编辑人员有权作必要的文字删改。不同意删改者,请注明。
(三)本刊将入编中国知网等期刊网, 《新华文摘》等刊物可直接转载本刊文章,不同意收录或转载者,请注明。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和本刊稿费一次性给付。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宝山北路372号孔学堂杂志社 邮编:550001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孔学堂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1号楼 邮编:550025
邮箱:gzkxtz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