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兵团最重要的文学刊物,创刊于1957年1月的《绿洲》杂志已走过了54年的风雨历程,在对文学使命默默的坚守中,这份以“立足兵团、面向全国”为办刊方针的纯文学杂志受到了兵团读者的认可,也成为新疆屈指可数的为文学保留着最后阵地的刊物。
新疆都市报记者2月14日从《绿洲》杂志编辑部了解到,《绿洲》改版一年来,发表的小说、散文、诗歌等
作品深受选刊青睐,不断有作品被《
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散文选刊》、《散文选刊•海外版》《
诗选刊》《读者》等国内主要选刊纷纷选载。
据悉,《绿洲》杂志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创始人之一、原兵团第二政委张仲瀚创刊,并还亲自选定和题写了《绿洲》刊名,《绿洲》当时为文学月刊,三个印张。由于“反右”运动,不少文化人受到牵连,《绿洲》创办三期就停刊了,直到1959年1月复刊,仍为月刊。复刊后创办时间达两年半,共30期。到1962年6月,由于当时贯彻中央“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方针,每省只留一家文学刊物,《绿洲》不得不再度停刊。
1983年12月成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学艺术界联合会, 《绿洲》第二次复刊,并于1984年1月正式出刊,刊期为双月刊,10印张160页。此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绿洲》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家大型文学双月刊,在新疆乃至西北地区的文学事业中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绿洲》杂志现任主编郭晓力说,《绿洲》创刊不久,便聚集和培养了以邓普、周非、朱定、吴连增等为代表的一批
作家、诗人和编辑家。后来他们有人走出绿洲并享誉全国,有人成为绿洲杂志社的主编、副主编。新时期以后,杨牧、杨树、安静、许特生等一批作家、诗人又相继而起,成了西部文坛的又一派风景。贺敬之、王蒙、屠岸、牛汉、邹荻帆,周涛,韩子勇、赵光鸣、董立勃、刘亮程、沈苇、黄毅等作家和诗人也先后给予《绿洲》以巨大的支持。2008年,《绿洲》杂志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从2009年第五期开始,《绿洲》杂志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版,相继推出“封面作家”、“特别推荐”、“新疆文本”等重点栏目。
“特别推荐”栏目侧重发表以70后、80后为主的
青年作家作品,着力发现和培养兵团文学的后备力量。以深入挖掘新疆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宗旨的“新疆文本”栏目,也力图呈现一个文学视野里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