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纵横》(双月刊)由广西
社会科学院主管,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主办,是介绍和研究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关系、东南亚各国情况的学术刊物。
《东南亚纵横》主要刊登东南亚各国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军事、历史、地理、法律、民族、华侨华人,东盟组织,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关系,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博览会,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沿边开发开放,
学术研究动态等文章。
欢迎广大作者惠赐佳作。来稿时敬请注意:1.来稿以10000~15000 字为宜,来稿请附上英文标题、200字以内的中英文内容摘要、中英文关键词。2.凡涉及引文或引证的观点等资料来源请注明出处,注释采用页脚注,参考文献置于文末,请按著(作)者、著作(论文)题名、出版社(期刊名称)、出版年(刊期)、页码的顺序依次标注。3.来稿请附上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电子邮箱等个人信息,以便联系。4.本刊实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度,因匿名审稿需要,作者个人资料请另页说明。5.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本刊对来稿可做必要的修改或删节,不同意修改者请在来稿时注明,凡在本刊发表的文章,一律文责自负。6.凡投稿3个月后未收到编辑部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联系采稿的,作者可对稿件另行处理,请勿一稿多投。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凡向《东南亚纵横》投稿,一经采用,本刊即同时获得作者(译者)的以下授权:稿件(译文)的数字化处理权、网络优先出版权、
网络传播权、电子发行权、无线增值业务权等著作权一并授予本刊,并同意本刊将以上权利授予与本刊合作的第三方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收录,汇编,纸型版、网络版、其他电子版的复制、发行等)。作者(译者)如有不同意见,请在投稿时预先特别声明,否则视同默认。8.来稿请用电子邮件发到《东南亚纵横》编辑部电子邮箱:dnyyjs@163.com,联系电话:0771-5860584。来稿一律寄给编辑部,请勿寄给个人。
新时代新作为
新起点新面貌
———《东南亚纵横》改版声明
【2020年01期信息】
2020 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东南亚纵横》也迎来创刊40 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东南亚纵横》实行改版,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东南亚纵横》创刊于1980 年,是由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主办的研究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学术期刊,也是中国较早的一份专门介绍和研究东南亚各国情况的专业刊物,曾先后用过《印度支那研究》《印支研究》《印度支那》等刊名,1990 年改用今名,2016 年改为双月刊。40 年来,在主管、主办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在一代又一代期刊人的坚守和努力下,承蒙各界厚爱与大力支持,在不同时期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扩展期刊、广西优秀社会科学期刊,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走出去”先进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期刊奖等重要奖项。借此机会,谨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本刊的各界朋友、广大新老作者和读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改版后的《东南亚纵横》将继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刊方向,
传承40 年来的优良办刊传统,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继续与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读者密切沟通、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办刊水平,切实通过社科学术期刊建设,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及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沿边开发开放做出积极贡献。
改版后,《东南亚纵横》将采用新的封面和版式设计,增加印张,保留原有的栏目设计。在此,本刊诚邀新老作者不吝赐稿,也欢迎新老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愿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善积跬步以至千里,善积小流以成江海,继续为打造一个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而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