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农民预借田赋,作为历代缓解财政压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产生最早可追溯至北魏时期。田赋预借历经北魏、隋唐以及五代,在南宋时期得到延续和
发展。宋金战争时期,为筹措军需,高宗采纳臣僚建议于民间预借秋粮,预借一经产生就成为南宋官府解决财政问题的常用举措。绍兴和议后,尽管中央表明了对预借的反对态度,地方私自预借的现象却日益普遍,在这一过程中,预借实现了“地方化”。孝宗在位期间,鉴于预借带来的诸多弊端,宋廷集中开展了对预借的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孝宗以降,随着国家财政状况与政治生态的不断恶化,田赋预借再度盛行,最终随着南宋王朝统治崩坏,再度消亡于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