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病变支数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治疗后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不同病变支数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的血小板活化指标。方法:将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行PCI治疗的153例老年CHD患者按照病变支数不同分为单支组(53例)、双支组(52例)和多支组(48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炎症反应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3)、可溶性P选择素(CD62P)、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以及ET、NO水平均下降,且以上指标多支组明显高于双支组和单支组,双支组均高于单支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PCI术治疗的老年CHD患者,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多,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和炎症反应越严重,血小板活性越强。
关键字:
- 老年冠心病;病变类型;血小板活化指标;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