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文献 >> 正文
《老子》“天地不仁”句探析
摘 要:
近几十年来先后出土了马王堆帛书、郭店竹简和北大汉简等文献,结合传世文献,通行本《老子》的定型过程已十分清晰。《老子》最早成书时间至迟似可追溯至战国前期。不同版本的文本差异揭示了《老子》文本及其思想的复杂性和糅杂性。根据两重证据法,细梳《老子》文本,发现第五章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一句非老子原著,而为后人所增补。根据战国末期《文子》可推断其与庄子思想有关,或出自庄子本人或后学之手,“不仁”观念与庄子反儒的思想有所关联。对“仁”“至仁”“不仁”三者进行概念分析,“天地不仁”句当出于庄子及庄子后学。但该句的逻辑完善或出现战国末期至汉早期,关涉黄老思想,涉及帝王治国之术。
作 者:
  • 赵畅
单 位:
    上海师范大学
关键字:
  • 道德经;天地;不仁;庄子;黄老道家;
页 码:
    98-105
出 处:
HTML阅读PDF文献下载您还没有登陆会员账号,请先登陆,在进行阅读或下载!
返回顶部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