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去文字的神话——历史叙事到创制文字的设计与书写
实践,拉祜族的案例呈现了文本流动性的意义:一是实现了本民族文字从无到有的跨越式
发展,二是从本民族的文化期望上而言,新创文字具有“失而复得”的意义。透过文字(文本)的流动和延续性,揭示了拉祜族“文字”一词是多民族互动交流的产物,文字的“回归”也意味着塑造多民族共有符号的可能性。将无文字民族与野蛮、落后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不仅是口头与文字的二分法的固见,也忽视了这些民族与文字相关的历史文化实践。神话的叙事关联着真实的历史事件,创制和设计一套文字不仅需要语言学知识还要有相应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