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文献 >> 正文
海阳秧歌元素创作舞台方式探究
摘 要:
山东地区是汉族民间舞的繁荣地区,在此生根的秧歌有很多,海阳大秧歌就是山东地区三大秧歌之一,是民间社火①中的舞蹈部分,流行于山东南翼、黄海之滨的海阳市一带。海阳大秧歌遍布海阳的十余处乡镇,受到众多人民群众的喜爱,是一种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海阳大秧歌素以粗犷奔放、感情充沛、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著称于世。海阳秧歌的作品有很多,《翠狐》《孔雀飞来》《涟涟有鱼》《移山》《喜鹊衔梅》《海阳有个王大娘》《王大娘与锢漏匠》《磨》等等一系列的作品可以看到很多的编导把海阳秧歌提炼到舞台上的时候,有种种不一样的方式,有提炼民间故事进行编创的,有提炼民间舞的元素动作进行编创的。作品《喜鹊衔梅》可以看出田露在规避民间舞传统的编创方式②,想要对民间舞进行一种新的不一样的解读方式。从《海阳有个王大娘》可以看出韩越编导从当代人的视域下思考民间舞的编创问题。由此让笔者产生了思考,民间舞放在舞台上要如何编创,民间舞的舞台编创方式有哪些。很多民间舞的编创是力求保存民间舞的味道,民间舞的动作,让人看出来这是民间舞。而有的民间舞编创方式能轻而易举的掌握民间舞的味道和发力方式的同时去形留律,还能运用一些编舞技法的方式去隐喻的表达一些感情和事物。编创的方式是多种多样,在本篇论文中,我们就元素提炼这一编创方式进行分析,梳理清晰的同时,还能给民间舞编创方式带来不一样的思考。
作 者:
  • 张雅芹
单 位:
    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关键字:
  • 海阳秧歌;元素创作;民间舞;
页 码:
    128-129
出 处:
HTML阅读PDF文献下载您还没有登陆会员账号,请先登陆,在进行阅读或下载!
返回顶部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