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东北女真社会经济的变革与
发展是民族崛起与清朝建立的物质基础,进而影响到入关后清廷对东北
政策的变化以及边疆的巩固与稳定。后金政权建立,特别是在占领辽沈地区后,鉴于落后生产方式与先进生产力的矛盾,“计丁授田”政策率先实施。在此基础上,以“按丁编庄”为代表的封建大庄园制生产形式也得以确立和扩展,并最终推动女真社会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总体上的制度跨越。清初实施“辽东招民授官”的措施,反映了清廷对“龙兴之地”的重视,以及恢复东北经济的尝试。但随着入关后,关内物资的丰富供应,东北女真社会经济支撑的作用大为削弱,清廷政策也随之由开发转为封禁,从而造成此后东北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