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文献 >> 正文
中药薤白的商品规格等级本草及近现代源流考
摘 要:
以历代本草,近现代专著等为基础,对薤白药材从名称、基原、产地、品质、采收加工炮制等与商品规格等级相关的内容进行考证,为其优质优价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经考证,本草中薤有赤、白二种,且将山薤、家薤分列,自古存在小根蒜AlliummacrostemonBge.和薤AlliumchinenseG.Don两种原植物,二者出现时期、分布区域不同,常药食两用,植物鳞茎与药材性状均存在差异。本草记载薤白分布于河南、江西、湖南等地,近现代文献以江苏产者为佳。以鳞茎入药,于夏、秋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蒸透或置沸水中烫透,晒干,炮制多净制。传统品质评价以个大、质坚、饱满、黄白色、半透明、不带花茎,味辛者为佳。经产地、市场调查发现,薤白商品多为统货,部分商家按大小、整粒度分级。目前历版标准中未规定薤白的含量测定指标,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亟需明确薤白品质的特征性指标,提升药材的质量标准,结合商品流通中的规格等级,兼具外观与性效,促进薤白药材的整体优质优价。
作 者:
  • 王晓宇1,2,3;张松林1,2,3;郭俊霞1,2,3;吴萍1,2,3;李青苗1,2,3;詹志来4
单 位:
    1.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2. 四川省道地药材系统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 中药材品质及创新中药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4.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
关键字:
  • 薤白;基原;品质;规格等级;考证;
页 码:
    189-196
出 处:
HTML阅读PDF文献下载您还没有登陆会员账号,请先登陆,在进行阅读或下载!
返回顶部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