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腔多流行在山东胶州一带,属于地方戏曲剧种,最初是在民间流传较久,以哼唱小调流传,称为“周姑调”,后因其上下句的结尾处都有特殊的耍腔而闻名,又被称为“老拐调”,后又称为“冒肘鼓”“茂腔”。茂腔主要体现茂盛之意,从而一直流传至今还保留此名字,一直到2006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IV-67是其遗产编号。茂腔经历几百年的
传承发展,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随着
城市化建设发展速度加快,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娱乐方式都发生巨大变革,茂腔发展受到制约,为继续传承茂腔文化,冲破困境,需要就茂腔的艺术特点及传承价值进行深入探究,以此助力茂腔继续传承发展。